和大多邮评者一样,笔者近期对邮评文字,突然有一种无奈的厌倦。这种厌倦来自于市场的低迷,来自于希望一次次地落空。2007年秋天,我们没有看到满山红叶,2008年初春,我们依旧没有感到轻柔的暖风。当看到“嫦娥”小版前3个月从120元落到57元,“戊子鼠”大版从最高65元落到25元,当“鸟巢”小型张从48元落到30元,“六邮”双连张从38元落到22元,我们敲键盘的手指,还能保持平和的基调吗?
但细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悲意?是不是过去我们太乐观、太期待、太心急?事实上邮市行至2008,已进入十分敏感的拐点时期,在这个阶段,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的结果,对我们都是重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3月下旬,股市“飞流直下”,虽没有“三千尺”那样悲壮,但也到了“大难临头”的危急。从6124最高点位下来,到3600点岌岌可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散户,重新回到水深火热之中。往年这个时候,邮市是乐观的,邮市期待从股市回流出的资金,能到邮市来兴一次“风”,作一次“浪”。我们说的股邮“跷跷板”行情,就基于此。但现在经济形势不同,现在世界经济环境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当股票市场越走越弱的时候,邮市也逃脱不了干系。也就是说,当股市波动性越来越大的时候,反过来,我们对邮市也不应该有多大的希望。或“股”或“邮”,两个市场的共性是一致的,就是它的投机性。当投机资金受到伤害受到侵犯的时候,一朝蛇咬,十年井绳,它是什么地方也不敢去的。原先“股”、“邮”二市是跷跷板,股市的跌落,和邮市的上升,两者可能是对立的关系,但从现在的市场看,它们最终还是一对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
对于2008行情,我们更多的目光,还是集中在2008北京奥运身上。可是,临近3月下旬,“奥运”之风愈吹愈烈,这拨让我们满心期待的行情,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不可触及。在市场,我们是看到“奥运”板块有些许波动,其中“奥运”不干胶小版,由月初137元上冲至191元,涨幅高达39.41%,但其它品种,其它板块,并没有因此水涨船高。“奥运”对邮市的刺激,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其实,不是“奥运”没有达到效果,而是我们对“奥运”估值过高。深入分析,“奥运”是什么,“奥运”只是一种文化,在一定时间内,它可能激起民众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情绪,它绝不可能带动规模的文化经济。对于邮市,只能是借助“奥运”推动行情,绝不可能因为“奥运”,那些本是7分的邮品,纷纷走高到9分以上。话说回来,即便是我们手头的邮票价格,“奥运”期间有一个迅速的攀升,那么它的另一个高点,或者说我们想要的另一个高点,又在何处呢?严格地说,目前的邮市,是“后奥运经济”时期的提前展现,未来半年如何走,朝哪个方向走,我们不得而知。
这个时候,作为邮市参与者,也许我们更需要深层次的反思。当年我们介入集邮,介入邮市,究竟出于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以“集”为乐趣,那么我们对邮票的价格,就不要太看重,当年8分钱1枚都没有人要的“庚申猴”,不就是在集邮人持续的不看重的状态下,稳健地上行到现在的4400元了吗?“有”与“无”,其实都在一个“缘”字;如果说是以“投资”为目的,这确实不是一个好市场。尤其是1997高潮入市的参与者,11年过来,恐怕不仅连基本利息都得不到,而且还处在亏损的状态中。如果转向股市、房市,都远远不止于此吧?如果说是“投机”,那就是一个技巧了,赚与赔,任何时候都不好说。事实上,更多参与者都是一种兴趣,尽管这些年有苦有悲,有伤有痛,但从中获得无尽乐趣是不争的事实。仅凭这一点,难道还不够吗?这方面如果想通了,那么我们对目前的邮市状态,也就多了一层理解。
把文章的标题取为《能否把希望降低再降低》,不是对邮市前景的绝望,也不是向邮市作告别书,而是在这样背景这种环境下,实事求是调整我们的期望值。2008年,连我们的国家总理都坦言“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我们何必学与风车作战的堂吉柯德,做那些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呢。也许把期望降低一些,反过来,会获得更多的意外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