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新邮发行计划有序进行,受到集邮爱好者的好评。可是进入4月份以来,新邮发行情况突变,一个月之内就增加发行两套邮票,即4月12日增加发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特种邮票一套,4月13日增加发行《海南博鳌》邮票一套;据说近期还将增加发行一套“北京2008奥林匹克博览会”邮票。如此增加发行邮票,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现象,确实令邮人忧虑。
以2007年发行的纪念、特种邮票为例,国家邮政局原计划发行27套纪特邮票,实际发行邮票33套,增加发行6套邮票,占原计划数的18%。抛开其他影响因素,仅此一项就大大增加了集邮者的经济负担。在交了一年140元的预定金基础上,年底还补交31.70元,年票达到171.70元的售价,创下历年邮票售价的新高,邮人反映强烈。笔者认为,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工作的需要,适当增加发行一些重大题材的邮票,这也是邮票发行工作中的正常现象。但是,以现在每个月增加发行2套邮票的增速来推算,在今年还有8个月的时间内,预计要增加发行8-10套纪特邮票,这样又会突破去年发行33套纪特邮票的数量。邮票增加发行数量多了,有弊无利,希望邮票发行决策层要特别关注这一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在这里,笔者提两点小建议:一是控制增加发行邮票的总量。建议2008年全年增加发行纪念、特种邮票最好控制在6套之内,因此,要严把邮票增加发行关,该增加发行的就增加发行,可不增加发行的就坚决不增加发行。按全年6套邮票控制总量来推算,除4月增加发行2套邮票外,还有8个月时间,只能增加发行4套邮票。如果控制发行总量实现了,再加上年初计划发行邮票25套,全年发行纪特邮票数量可在31套左右,就不会超过2007年纪特邮票的发行量。二是增加新邮发行方式。有些重大题材确实需要发行邮票,可以借鉴我国以往邮票发行工作的经验,使用纪念邮资封、片这个载体和方式,同样可以达到宣传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不一定都去挤发行纪特邮票这座独木桥,以化解新邮发行太多这个矛盾。为了确保我国新邮发行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稳定性,在每年制定纪特邮票发行计划时,一定要有前瞻性,做到突出重点、平衡难点、统筹兼顾、留有余地,才能不增加或少增加邮票的发行,使我国的新邮发行工作,在国内外集邮界树立起良好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