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查考了资料,我国建国后发行的真正属于奥运会题材的邮票并不太多(详见附表)。其中J票有3套,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发行的,在当时看来数量不算小,不过由于那时集邮热尚未掀起,那些邮票大多被用作邮资寄发邮件用掉了,现在的存世量已不多,目前的市场价已抬升到面值的10至60倍或更多,即使想炒作也只能是“有价无货”。
此后由于1985年从发行牛票开始,真正的集邮热一下子升温,再后来又发生了1991年和1997年的邮市疯狂炒作,原计划的正常邮票发行量已远远不敷所需,社会各界反应强烈,国家邮政不得不加大印量(包括奥运题材的邮票)。从1992年到2001年,多数邮票的印量都在2000多万套,由于这些“天量”远远超出了真实的的需求,终于出现过剩而无人问津,炒作者为收回成本,不得不“打折”脱手,这期间发行的邮票大约有80%在面值以下,导致了邮市的降温和长期低迷。2003年以后国家邮政采取了果断措施,除下决心清理各级集邮公司的库存并分批销毁外,还一步一步挤干了预定中的水分,基本上做到了“量体裁衣”,使新邮的供需接近了平衡,邮市终于有了生机,打折票种逐年减少,打折幅度越来越小。尤其是近几年里,新邮发行量基本上控制在1000万套以下,既保证了集邮者的需求,又滋养了邮市的人气,终于促进了邮市一天天回暖。随着第29届奥运会的临近,按国际惯例,举办国都发行一系列邮票用于广泛宣传,并满足世界各国体育邮票尤其是奥运邮票的需求者。我国也不列外,从2004年拉开序幕发行J16后,2005年发行J28,2006年发行J19,2007年发行J22和J33,2008年按已公布的发行计划来看,将要有5套奥运邮票问世,这必将使奥运邮票达到空前的热度,也为奥运邮品的经营者提供一个难得的商机。近期的媒体报道说:奥运不干胶邮票本周继续上扬,从上周的134元升到157元,创出了该邮品的新高。其他邮品如奥运会徽版票166元;吉祥物版票114元;运动项目(一)不干胶64元;项目(二)不干胶35元;场馆不干胶39元等等,这些品种的涨幅都在5至10倍不等。虽说邮市里仍有人在炒作,但它们毕竟属于近期发行的品种,几乎没有任何消耗,目前尚看不出多大的空间。
从附表列出的十几种奥运邮票分析,笔者认为1992年发行的第25届奥运会邮票和型张值得关注。从表中看其发行量确实很大,前些年始终深度打折,虽然在1997年邮市疯炒时,它也跟着“沾点光”,但价位不高(票每套3元,型张12元),此后邮市整体下滑时,它的命运更糟,市价仅为面值的5至6折。即便到了今年年初,在所有的奥运题材邮票都大幅上涨后,该套邮票依然无人青睐,型张的市价还在面值以下,直到近期才略高于面值。
这不免让人纳闷:为何只有这套奥运邮票始终成为“扶不起的阿斗”呢?诚然,该套邮票和型张的发行量是超量了一些(大约超量30%),设计和用色也不“养眼”,但它经过16年的消耗(尤其是深度打折后用于寄发邮件的消耗非常大),现在的存世量估计已经不多,可供流通的量恐怕更少。这一点从笔者近十年中收到的大批来信中“可见一斑”。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来信中十之三四贴有92-J8,进入新世纪后的头几年还有十之一二,后来逐渐减少,近两三年内每年虽然收到几百封贴票函件,竟连一枚也见不到了,这足以说明它的存世量已经不多了。
众所周知,在市场行情中,升幅大的往往不是那些题材好、印制精,大家都舍不得贴用的邮票,而那些存世量稀少者升值空间会更大。92-J8既属于体育系列,也是正宗的奥运会票种。体育无国界,奥运会邮票更是受到世界各国收藏者的喜爱,配插奥运会系列专题票册时是绝对少不了的,等到奥运会举办时,数以万计的外国客人来到中国,他们中的一些人肯定会购买一些或自己收藏、编集,或馈赠亲友,或回去经销,从消费规律角度讲,“凡价高的商品购之者必寡,价低者购之者必众”,高处不胜寒。到那时很有可能会使这只被人看不起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它的升值空间预计会挤进“大升幅品种”的范围以内。退后一步讲,在十多种奥运票张中,唯有92-J8目前的市价最接近面值,即便高升不上去,按面值用于寄发邮件总是可以的,经营风险最小。与其到时候在高价位争购倒不如趁现在就动手拣些“漏儿”,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