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发行“佳邮评选”特供邮品的得与失

[日期:2008-05-14]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刘延河 [字体: ]

    和去年一样,邮政部门又为本届“佳邮评选”活动发行了一枚特供邮品,邮票设计别致,印刷精美,主题突出,既体现出邮政部门对“佳邮评选”活动的重视程度,又为集邮者提供了一份收藏佳品,的确值得称道,但笔者认为发行“佳邮评选”特供邮品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特供邮品名称。将特供邮品称为纪念张是不恰当的,纪念张属于非正规邮品,不具邮资功能,不能在通信中使用;而特供邮品具备面值、铭记等邮票特征,有邮资凭证功能。有邮人称作小型张也不合适,我国发行的小型张只有一枚邮票,且图案与套票不同;而特供邮品采用了全套邮票的图案。称为小全张同样不尽如意,像今年发行的“第28届佳邮评选”特供邮品上除了邮票图案,还有“十七大”小型张的图案。笔者认为不如称为“第XX届佳邮评选纪念”邮票更易于集邮者接受。   

 

其次是特供邮品志号。既然特供邮品有邮资功能,属于正规邮品,就应该有志号,并收入邮票目录,这个问题邮人已呼吁很久了。邮政部门可以将它纳入“J”票范畴,也可以参考“特”字票作法,单独编号,使“佳邮评选”特供邮品步入正轨,以免今后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然后是特供邮品设计。设计者想把最佳邮票完整地展示在一枚纪念张上,但由于规格有限,难免出现拥挤的窘境。像“第27届佳邮评选”特供邮品就出现“长征”邮票遮挡现象,影响了邮票的美观和完整性。“第28届佳邮评选”特供邮品则没有完整展示“十七大”小型张,令人遗憾。假如以后产生8枚或者8枚以上的最佳邮票,真不知道设计者该如何安排设计。笔者认为不必求全,如果邮票枚数太多,选择其中一枚表现足矣,边饰部分可以展示更多的“佳邮评选”信息,以烘托主题。   

 

最后是特供邮品发行时间。“佳邮评选”揭晓后,特供邮品很快就面世了,其超快的设计和印刷速度,不由让人怀疑,评选结果是否提前就“泄露”了。这就损害了“佳邮评选”活动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影响了集邮者投票的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特供邮品慢一点面世似乎更为妥当。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苦心孤诣的“会徽与吉祥物”行情(周凤迟)
下一篇:方寸纪念“五四”运动(集邮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