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去年一样,邮政部门又为本届“佳邮评选”活动发行了一枚特供邮品,邮票设计别致,印刷精美,主题突出,既体现出邮政部门对“佳邮评选”活动的重视程度,又为集邮者提供了一份收藏佳品,的确值得称道,但笔者认为发行“佳邮评选”特供邮品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特供邮品名称。将特供邮品称为纪念张是不恰当的,纪念张属于非正规邮品,不具邮资功能,不能在通信中使用;而特供邮品具备面值、铭记等邮票特征,有邮资凭证功能。有邮人称作小型张也不合适,我国发行的小型张只有一枚邮票,且图案与套票不同;而特供邮品采用了全套邮票的图案。称为小全张同样不尽如意,像今年发行的“第28届佳邮评选”特供邮品上除了邮票图案,还有“十七大”小型张的图案。笔者认为不如称为“第XX届佳邮评选纪念”邮票更易于集邮者接受。
其次是特供邮品志号。既然特供邮品有邮资功能,属于正规邮品,就应该有志号,并收入邮票目录,这个问题邮人已呼吁很久了。邮政部门可以将它纳入“J”票范畴,也可以参考“特”字票作法,单独编号,使“佳邮评选”特供邮品步入正轨,以免今后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然后是特供邮品设计。设计者想把最佳邮票完整地展示在一枚纪念张上,但由于规格有限,难免出现拥挤的窘境。像“第27届佳邮评选”特供邮品就出现“长征”邮票遮挡现象,影响了邮票的美观和完整性。“第28届佳邮评选”特供邮品则没有完整展示“十七大”小型张,令人遗憾。假如以后产生8枚或者8枚以上的最佳邮票,真不知道设计者该如何安排设计。笔者认为不必求全,如果邮票枚数太多,选择其中一枚表现足矣,边饰部分可以展示更多的“佳邮评选”信息,以烘托主题。
最后是特供邮品发行时间。“佳邮评选”揭晓后,特供邮品很快就面世了,其超快的设计和印刷速度,不由让人怀疑,评选结果是否提前就“泄露”了。这就损害了“佳邮评选”活动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影响了集邮者投票的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特供邮品慢一点面世似乎更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