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是我国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其艺术种类不限于画像石,还有帛画、壁画、画像砖等。由于帛画不易保存,今天所能见到的寥寥无几;再由于年代久远,壁画也几乎荡然无存。相对而言,汉画像石、汉画像砖留存下来的就较为丰富。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和陕西等地,安徽北部、河南新密、永城,湖北北部、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分县也有零星发现。在艺术造型上,汉画像石质朴雄劲、生动优美,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新中国成立后,邮政部门先后于1956年10月1日和1999年3月16日发行了二套10枚表现汉画像石艺术的邮票(其中:1956年10月1日发行的特16《东汉画像砖》一套4枚,邮票名称分布是:井盐生产、住宅建设、射猎农作、马车过桥;1999年3月16日发行的1999-2《汉画像石》一套6枚,邮票图名分别是:牛耕、纺织、舞乐、车马出行、荆轲刺秦王、嫦娥奔月)。这二套邮票,涵盖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汉画像石艺术,展现了凝聚在石头上的汉代辉煌。
一、汉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汉画像石具有两种功能,一是作为地上建筑材料;一是用于地下墓室的装饰材料。目前发现的大部分汉画像石作品,都是从古墓穴中挖掘出来的。以山东嘉祥、江苏徐州、河南南阳等地为主要集中地。汉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历史、美术、考古、美学、舞蹈、音乐、体育、天文、建筑等诸多方面,而且还反映到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汉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当时的社会百态、现实生活,都能在汉画像石里找到缩影。我们通过特16邮票主图画面所表现的《井盐生产》、《住宅建设》、《射猎农作》、《马车过桥》等情景,可以对当时的汉代社会生活有一个大概、直观的印象。从艺术角度来看,这些汉画像砖画面古朴稚拙,色调沉稳厚重:从侧面观赏,细细的线条,在画面上微微地凸起;而平面的部分,有很细密的肌理——很喜欢那些鸟,有着很细很长的脖子、弯曲夸张的弧线;也喜欢那些汉阙,有着舒展的屋顶和简洁的斗拱;更喜欢那些行走过桥的马车,硕大浑圆的车轮、平展的华盖和车上危冠广袖的人物。再如登上1999-2邮票主图上的反映当时农业劳作情景的《牛耕》图、纺织技术的《纺织》图等,不仅是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精彩缩影,而且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汉代的歌舞百戏十分繁荣,乐器种类繁多,史书上有不少记载。但众多乐器的形制及演奏方法,仅靠文字是很难表述清楚的。而汉画像石上的《舞乐》,不仅使我们可以直观看到汉代舞乐精彩的场面、乐器的形状,而且还可以领略到当时乐队的组合情况。另外,以前有种说法,认为唢呐是从印度传到中国的。而我们从这幅山东嘉祥出土的武氏祠画像石上所刻画的吹唢呐场面中可以看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并且把唢呐的历史提早了至少600年。
汉画像石中有众多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其中有手持铁农具耕作的神农氏、手持铁叉率众治水的夏禹等各具特色的历史人物;还有曹沫刺桓公、专诸刺王僚、荆轲刺秦王、完璧归赵、二桃杀三士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有闵子骞芦衣赶车、丁兰刻木奉亲、董永卖身葬父等孝义故事,以及鲁秋胡戏妻等烈女故事和宴会、狩猎、攻战、车马出行等。我们细细观赏这些刻画精美的汉画像石,如同欣赏汉朝留下的一张张“照片”。这些照片直观地展现了许许多多被历史遗忘的生活画面和精神状态,给今天的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真实的、令人心魂激荡的汉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