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南阳日报:“邮迷”要为南阳争“七夕”

[日期:2008-08-08] 来源:南阳日报   作者: [字体: ]
发布时间: 2008-08-08 来源:南阳日报

    杜全山的名片上印着4枚邮票:“红印花小字当1元”、“蓝军邮”、“全国山河一片红”和“猴票”,即便是不懂行的人,光看图片也能把他的爱好猜个八九不离十。但杜全山更在意的是名片另一面的“牛票”:“这是1985年贺年邮资明信片上的邮资图,别小看了这邮资图上的‘牛’,它们的形象都是以咱南阳汉画像石为范本设计的!”

    集邮将近30年,46岁的杜全山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在意收藏邮品的多少和贵贱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以邮为媒,弘扬南阳文化”。

    辞 官

    给集邮事业“打工”

    杜全山集邮开始于学生时代。“高中时的同桌喜欢集邮,有时候遇到重复或是多余的邮票,人家就送给我几枚玩玩。”就这样积攒了二三十枚邮票之后,杜全山渐渐“身陷其中”。如今,杜全山家里近一半的空间被邮票、邮品和各种相关的书籍占据,就连楼下小小的储藏室也没能“幸免”。

    不是一味猎奇取胜、追求珍罕,而是热衷于参与和组织集邮活动——杜全山集邮有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味道。上世纪80年代,杜全山和邮友们奔走呼吁,在南阳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地市级集邮协会,举办了我市首届邮票展览,还担起了会刊《集邮消息》的编印工作。1998年,杜全山干脆放弃了原单位财务科科长的职务,到市集邮协会担任专干,专心为集邮事业“打工”。万人签名、百人百米绘卷、迎澳门回归电视大赛、中华医学集邮展览……每年杜全山参与组织的大小活动不下百次。

    200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20周年表彰会上,南阳市集邮协会 被评为先进集体,杜全山也继1992年第二次荣获全国集邮先进个人称号。

    痴 迷

    考证家乡文化遗产

    仔细看杜全山名片上的“五牛图”,你会发现最后一张和其他有些不同:其他的都是红底黑图,只有这张是红底白图,好像图中那头牛被人牵走了一样;紧挨着这张图的是南阳汉画像石“牛郎织女”的拓片,“邮票上牛的形象正是拓片上牛郎牵着的那一头,这可是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的铁证。”

    本着“以邮为媒,弘扬南阳文化”的思路,杜全山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了南阳民间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1989年,《集邮》杂志一篇“三顾茅庐发生在襄阳隆中”的文章引发了“南阳襄阳”的争论,杜全山当即以“三顾茅庐究竟在何处”为题撰文加以质疑,并且据理力争,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驳斥;近年来,经他认真考证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在2006年被成功申报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汉画像石——嫦娥奔月出自南阳,杜全山又萌发了考证“嫦娥奔月神话起源于南阳”的想法……

    壮 举

    为南阳申报“七夕之乡”

    “仅仅一个‘牛郎织女’发源地,全国就有十多个地方在争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随着“牛郎织女”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杜全山的干劲更足了。他告诉记者,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他已经开始筹备申报七夕节的国家级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力争将南阳推上“中国七夕文化之乡”的宝座。本报记者 张提 实习生 王锐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上海:奥运纪念邮品今首发 上海邮迷通宵排队购买
下一篇:北京:市民排队购买奥运开幕纪念邮品 九点未到已脱销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