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每日商报:奥运收藏热情空前高涨盲目投资未必只赚不亏

[日期:2008-08-24]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吴轶凡 [字体: ]

 吴轶凡       每日商报

    7月8日,上周二,中国发行奥运纪念钞票,立即在全国各地引发通宵排队换领潮。10元人民币钞票加上奥运标志及鸟巢图案,即身价暴升,甚至有地方炒价高至上千元。有成功换取奥运钞票的北京市民雀跃不已,“5000元都不卖,只有一张,卖了还有吗?”从2001年7月13日发行的申奥成功的首日封开始,到福娃、中国印、祥云火炬和金镶玉奖牌等北京奥运重要组成元素的陆续公布,甚至在每次纪念日和奥运倒计时的整数天,都会有相关的纪念品引发抢购热潮。究竟,收藏这些奥运藏品,我们是赚了还是亏了?

  现象

  奥运收藏热情空前高涨

  要谈起中国民众对奥运的热情,由抢购奥运门票造成销售网络系统瘫痪就可见一斑。同样,在购买北京奥运相关纪念品上,大家也是行动迅速,十分积极。有时,遇上有限量发行或是具有特别意义的纪念品,排队抢购的现象都会发生。

  据悉,此次北京奥运会的纪念品众多,分为11大类40小类7000多个品种,为历届奥运会纪念品之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品种的奥运纪念品的确“升值”不少,比如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纪念币”发行价为220元,目前市场成交价约1700元;2005年,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发行总重量为5000克、发行量仅为29枚的奥运纯金纪念章,初始价为108万元,目前的市场价值约200万元……

  可以说,这些数字,比奥运本身的,更大地刺激着普通民众的购买热情。

  电视网络也疯狂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近一年多来,电视上有关奥运纪念品的营销广告越来越多,推销的奥运商品是多种多样,什么银币金卡,邮册大全套,就连北京奥运奖牌金镶玉的用料玉石,也被有头脑的营销商们拉上了电视,着实火了一把。同样,电视推销的手法也是层出不穷,包括什么优惠大折扣,买几送几等等。且不说这样的营销是否符合规定,但的确获得了相当的市场。

  除了电视之外,为迎合大家的奥运购买欲,奥组委授权的特许商品销售网“奥运网店”也开始投入运营,成为奥运特许商品销售的另一个重要的渠道,弥补现有特许商品的地域局限。一些网上交易门户网站也纷纷加入销售联盟。在这个官方的奥运商店里,可以浏览到10大类共5000多种奥运特许商品。通过网络购买,客户只需要在家点点鼠标,就可以享受足不出户收藏奥运纪念品的乐趣。

  特许商店遍地开花

  随着奥运脚步的临近,奥运商品纪念品的开发也渐趋规模,而商品的销售网络也慢慢铺开。全国各地的奥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和销售点,也从去年的八百多家增加到现在的近万家。这其中包括省会城市的商业中心区、旅游景区和机场所开设的独立形象的零售店。同时,在中西部地区的重点城市也能看见奥运特许商店,满足了当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还有一些门户行业的经营场所如酒店、邮局等都设立奥运专柜。

  在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地区,仅仅隔着一条步行街的距离,就开设着两家奥运特许经营店。这中间就包括了北京奥运特许商品旗舰店。这家设立在工美大厦一层的旗舰店除了销售奥运商品外,还承担着品牌宣传、信息服务、营销宣传等多重任务。据店内的销售经理介绍,这家旗舰店开业第一天就取得了80万元的销售额,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基本上每天都可以达到10万左右的营业收入,而节假日的情况会更好。

  很多老外也是慕名而来购买奥运纪念品,和中国收藏者喜欢购买贵金属制造的纪念币、纪念模型不同,老外们更中意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小玩意,比如宣传画、纪念牌和纪念章等。面对形势喜人的奥运销售,专家也预测北京奥运会将肯定会打破奥运商品的销售纪录。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京报:奥运邮品的饕餮盛宴
下一篇:武汉晚报:金牌运动员邮票价翻番 晶霞组合"身价"最高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