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邮政报:中国体育集邮取得长足进步

[日期:2008-08-27] 来源:中国邮政报  作者: [字体: ]

中国体育集邮取得长足进步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集邮展览综述

冯舒拉 马佑璋


  有幸受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组织委员会的邀请,担任集邮展览的评审工作。从出席奥博会开幕式开始,直至奥博会集邮展览颁奖晚宴结束,我们全程感受了奥林匹克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这次评审,真切的感受是,在集邮领域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邮展的分类和规模

  本次邮展参照国际集邮展览的惯例,把所有的参展邮集分为非竞赛类展品和竞赛类展品两大部分。在非竞赛类展品中,又分为荣誉类和特邀类两部分,其中奥林匹克博物馆和中国邮政博物馆提供的展品尤为受观众关注,特别是萨马兰奇赠送给奥林匹克博物馆的私人邮集,更是全场的焦点。

  对竞赛类展品,考虑到体育邮展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不是按FIP(国际集邮联合会)各类展品分类集中布展,而是按邮集内容分为4类。B1类为奥运会(包括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有62部320框;B2类为体育运动,有88部456框;B3类为国际体育赛事,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洲际和地区性运动会等,有6部29框;B4类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各奥委会协会、奥林匹克周年纪念和特别活动(会议、大会等),有6部36框。另有Y类青少年集邮展品14部54框,共计176部895框。参加竞赛的展品,除了邮集外,还有L类文献42种。总体上看,此次邮展规模相当于FIP专项国际邮展的水平。

  邮展的评审

  评审委员会主席伯格曼先生,是国际奥委会集邮、集币和纪念品收藏委员会的总协调员,也是一位资深的体育集邮专家。他是奥林匹克体育集邮协会秘书长、意大利体育集邮协会会长,同时还是FIP的国际邮展评审员。伯格曼公务十分繁忙,萨马兰奇在京的一些活动,都要伯格曼参与安排或陪同。所以评委会的第一次会议直到8月9日下午才召开。伯格曼安排8位评审员分成3组,由提卡迪和马佑璋负责全部中国参展展品的评审;伯格曼、沃泰罗和吴芳芳负责B1、B3、B4类中国以外国家和地区展品的评审;由罗曼、符斯伏罗特和贺勤业负责B2、Y、L类中国以外国家和地区展品的评审。

  本次邮展参照国际集邮联合会对各种类别展品的评分格式进行分项评定,然后按总分值分别给予大金奖(95分及以上)、金奖(90~94分)、镀金奖(80~89分)、银奖(70~79分)、铜奖(60~69分)和证书(低于60分)。为了反映体育和奥运的自身特点和价值,评分标准与FIP的评审规则和指导要点是有所区别的。最重要的区别是FIP邮展对各类展品素材,特别看重其邮政意义;而奥博会邮展对各类展品素材,特别看重它记载体育历史和文化的意义。

  8月17日晚,在隆重的颁奖晚宴上,先由提卡迪宣布18位金奖获得者名单;当萨马兰奇先生到场后,由伯格曼宣布评委会投票结果。金奖“冠军”奖为中国李静波获得,银、铜奖“冠军”奖分别为美国和挪威集邮家获得。

  金奖“冠军”奖

  李静波的《自行车》从1994年开始编组并参加体育邮展, 在亚特兰大1996年奥林匹克体育集邮展览获促进级大银奖,悉尼2000年奥林匹克体育邮展时,获得镀金奖,雅典2004年奥林匹克体育邮展时,获得大镀金奖;参加华盛顿2006年世界邮展时,又获得大镀金奖。为了备战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集邮展览,他全力以赴,增添了不少珍罕的素材;从展品中可以看出他编组的精心,外观质量也让人赏心悦目。当提卡迪和马佑璋评到这部展品时,马佑璋告诉提卡迪,这是中国最成熟的一部体育邮集;提卡迪十分赞同,并认为这是世界上3部最好的“自行车运动”邮集中的1部。在随后打分过程中,题目纲要14分、拓展14分、创新4分、专题知识14分、集邮知识14分、品相9分、珍罕性18分,以上评分2人完全一致。对外观印象,提卡迪认为在4至5分之间,马佑璋建议评5分,因为无论从展品本身的外观质量,还是与其他展品比较,本部展品评5分是较恰当的,提卡迪最终同意了马佑璋的意见。这次评分结果直到获奖目录出版时,各项得分和总分都没有异议,而且是全场4部得到最高分92分的展品之一。

  如果我们以奥运精神和宗旨为基础,再进一步考虑集邮自身所含的邮政意义,我们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确实是全场最好的一部展品。

  银奖“冠军”奖

  美国参展者Manikian Vic提交的展品《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1894-1948》同样是一部珍罕性很高、反映奥林匹克运动历史的邮集。内中有第1届奥运会首日由国际奥委会寄出盖有7号邮戳的公事免资封,第1届和第10届奥运邮票的许多种试模印样,第11届奥运会邮票的原图画稿等等,还有许多奥运特色纪念邮戳,整部展品用邮品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看来这也是一部在国际体育邮展中多次露面的作品。这部邮集的各项评分与李静波的《自行车》邮集相同。

  铜奖“冠军”奖

  挪威参展者Kleppen Halvor提交的展品《滑雪世界》获得了铜奖“冠军”奖。这部展品计划纲要部分编得很好,对主题的拓展也很流畅且逻辑合理。素材应用很有技巧,用了许多早期特色邮戳,例如用1839年的史前封,封上盖有“ALBERTVILLE”地名戳(此地后来举办过冬奥会)。邮集中也包含许多难得的邮品,例如存世仅25套的1933年奥地利发行的滑雪世界锦标赛双联无齿带边纸邮票及9月1日首日实寄封。评审结果,珍罕性比《自行车》多1分,外观质量少1分,总分也是92分。

  可见,邮集作为收藏品的集中展示,其反映收集难度的珍罕性还是最起作用的。

  本次邮展大金奖空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此,提卡迪认为,这是由于更好的体育邮集没有来参展,现场的展品中没有1部能够达到大金奖的水平,所以没有评出大金奖亦属正常。

  值得探讨和重视的几个问题

  通过参加这次邮展的评审工作,我们也增长了不少体育集邮的知识,每天都会想到一些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简述如下:

  一是中国的体育集邮爱好者一直都受到FIP关于各类邮集展品评审规则和指导要点的教育,因此,非常重视素材的邮政意义。我们获得镀金奖以上的体育邮集,拿到FIP展场上,素材也是符合FIP要求的。但是,奥运会体育邮展不同于FIP邮展,它更加重视记录经典奥运历史时刻的素材,即使缺乏邮政意义,并不影响他的珍罕性。三部得分最高的国外展品中都有FIP规则中认为是无效信息的邮品,例如具有奥运信息人为制作的集邮封,未实寄的销有特殊奥运意义邮戳的片、卡,带有奥运信息的邮折,邮资封片开天窗或剪片等等。中国体育集邮爱好者如果严格地拿FIP的标准来要求奥运会邮展,不符合奥运邮展组织者的想法。

  二是中国在奥运会题材方面暂时还无法超越欧美集邮家,所以要在单项体育运动方面突破。通过查阅邮票目录,大家对相关的邮票了解得较多,收集得也较完整。但是,对邮戳,特别是带有举办相关项目运动场名称的邮戳和具有项目图形的邮戳,大家了解程度就较差,而国外评审员对此却十分看重。

  三是世界邮商都知道中国集邮者的经济能力在不断提高,很多人到国外去征购珍贵的邮品,但是由于缺乏对外国古典邮票和邮戳的鉴别能力,往往购得的是不当的素材。例如,把印刷废次品当成印样或变体;把事后盖销首届奥运会首日戳的集邮封或纸片当成首日邮品;把1924年在法国重印的首届奥运会邮票印样,当成1896年邮票印制时的珍贵实物。所以在此建议大家,在购藏万元以上的邮品时,最好要求附上具有权威性的鉴定证书。

  最后,要再次感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奥博会组委会,组织了一次如此精彩的体育集邮展览,让大家欣赏到最高水平的体育邮品,让体育集邮爱好者得到一次相互交流的机会。

图为集邮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提卡迪(中)和马佑璋(右)正在评审中国展品。 图为集邮展览征集员正在将展品上框。图片/李潮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湖南邮政:各地奥运会开幕式邮票销售火暴
下一篇:嘉兴日报:奥运邮品卖得火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