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来到北京,来到中国,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惊喜就是可以更直接地体味体育的魅力:或心甘情愿地排长队、出高价、走后门,使出浑身解数去谋求一张体育比赛的入场券;或坐在电视荧屏前,任凭沸腾的热情恣意掀起一阵又一阵不可遏止的狂飙,情不自禁地随着赛事的起落,手舞足蹈、凝神屏气、欢呼喝彩、高声诅咒、抓耳挠腮、振臂狂呼、伤心懊恼、悲愤莫名……但静下心来,我们才发现,体育日益成为人类生活中一道最迷人的风景,原来竟是因为体育不仅把暴力与技巧、速度与优美、力量与精神同时体现到了极限,而且其过程还充满了挑战性与不可知性。 集邮也同样具有无穷的魅力。它同样让我们或心甘情愿地排长队、出高价、走后门,使出浑身解数谋求一票一张一封一片一戳;它同样让我们心灵牵挂,或手舞足蹈,或高声诅咒,或抓耳挠腮,或伤心懊恼,或悲愤莫名……静下心来,我们也同样会发现,集邮令我们爱之、恨之、哀之、叹之、怒之,竟然也同样是因为其过程充满了挑战性与不可知性。在集邮滚滚前行的浪潮中,我们突然发现一种阶段性的集邮之美、集邮之乐,其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奥运行情期望成空,市场逐步走向回归之路;二是奥博会带来新启示,“文化第一位”特征凸显。 奥运行情期望成空,市场逐步走向回归之路 一个阶段以来,邮市中一直有人对所谓“奥运行情”充满期待。笔者也曾为《金融时报》撰文,分析过去一个时期奥运会邮票的超群市场反应,认为邮市行情的强势会随着奥运会的到来而愈发加强——资金不断流入,建仓速度加快,邮市出现强烈的奥运会效应。但是,随着奥运赛事即将结束,我们才发现,市场并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从整体情况来看,整个奥运期间,邮市弱势横盘,成交清淡,市价凝滞少动,走低趋势表露无疑。从个品而言,被我们寄予厚望的2003年小版并没有乘势而上,曾经喧嚣一时的文房四宝丝绸、2007年票、2007大版册仍然横于45元、110元和1200元低价位,我们为之付出无穷期待的奥运会系列邮品市价也没有腾空而起。 借用8月19日网上信息,据说:福娃小片弱势横盘整理,开盘14.5元,收盘14.5元;奥运吉祥物、奥运不干胶和会徽继续无量走低,分别收在38.5元、59元和49元;运动项目一、运动项目二、奥运场馆不干胶、火炬不干胶和开幕不干胶弱势整理,奥运场馆不干胶和火炬不干胶分别收在14.8元和16.5元,开幕不干胶收盘14元;令人略有欣慰的仅剩奥运系列套票和小型张相对坚挺,奥运场馆套票9.2元,火炬套票6元,开幕套票4元,鸟巢张13元,火炬张12元。“北京奥运”本应该是一个空前绝后的重大题材,其世界影响、收藏潜力本应能给翘首以盼的投资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可实际上却恰恰令人大跌眼镜。另外还有两则消息:其一是奥运会期间,备受青睐的并不是人们热炒的“黑马”、“绩优”、“龙头”,大众“消费”的主角反倒是各类纪念邮戳、加印邮品、开幕邮票、普资片封等昔日邮市的“灰姑娘”。看来,邮市的热点和焦点最不能缺少的是群众基础,任何假象或者投资者自己的想当然都不可能主宰市场的发展。其二是奥运会期间,热闹的场面不是昔日可以翻云覆雨的“大小邮市”,反倒是一度落寞的邮政局营业大厅。同为销售奥运邮品的场所,在品种、价格、数量、氛围、环境等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邮市让邮政营业厅抢了风头,不知邮市领导得、管理者、经营者做何感想? 2008年以来,邮市一直呈现放量滞涨迹象,且始终不能聚集足够的做强动力,这说明我们已经熟悉了多年的市场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市场走弱已经成为一种历史必然。目前,邮票市场整体处于折价交易状态,说明我国邮票市场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投机炒作之后,终于走向了价值回归。在这种历史性变化中,邮票市场所独具的高利润特征将渐渐消失,过度投机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留给市场的将是长期的酸痛。随着邮市大众投资价值观的被迫转移,“买价值不买价格”的价值型投资理念已日益受到肯定并将最终主导市场,平常心看待市场和理性投资成为市场主流,流行于中国邮市十多年的投机炒作操作理念,将在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发展中被新的投资理念所代替。 奥博会带来新启示,“文化第一位”特征凸显 与冷清的邮市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文化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奥运集邮活动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奥运会期间,大众收藏热情不减,集邮爱好者、非集邮爱好者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收集、制作奥运邮品,以集邮收藏的独特方式来参与、享受、铭记北京奥运。随着各地奥运宣传集邮品的相继问世,许多从来没有刻制纪念邮戳或很少刻制纪念邮戳的地方都借奥运会之风,纷纷刻制不同类别的邮戳、发行不同类别的邮品来纪念这一举国欢庆的盛事。广大集邮爱好者纷纷挤向邮政局营业大厅,寻找各种名目,购买奥运邮品、填写地址邮编、加盖纪念邮戳、封缄检查寄递,给自己或为各地邮友制作一枚又一枚与奥运相关的纪念邮品,忙得不亦乐乎。不少地方惊现彻夜排长队争购“奥运会开幕式”邮品的场景,一大批非集邮者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享受参与、收藏之乐。集邮的生命力在于交流,在胸怀广阔的互联天地,各大集邮论坛里的奥运互寄帖也非常火爆,点击率和回复率十分频繁,丰富的奥运会邮品在各地邮友之间交流,可见这种乐趣远大于保值、增值的收藏之乐。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的召开。据说,8日至18日11天会期共接待各界观众8万余人次,成为奥运期间与奥运重要赛事同样耀眼的亮点。作为全球首届奥林匹克博览会,北京奥博会在继承以往奥林匹克集邮展的基础上,丰富和扩大了内涵,汇聚了大批海内外集邮品、收藏品和艺术品等多种收藏形式,融入了更多社会发展的新元素,把奥博会建设成为展示奥林匹克文化艺术的一个新舞台。北京奥博会展品不仅是全球各类珍贵邮集的大比拼,更突出了百年奥运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凝聚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气韵,充分展示出奥林匹克运动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人们徜徉于珍贵邮品、艺术品、奥运相关藏品的艺术长廊,尽情地领略体育与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各国文化的水乳交融,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了奥林匹克悠久灿烂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奥博会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展销活动,如国际邮票钱币展销,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特许产品展销,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特许零售店现场销售,奥博会赞助商展销等。其中,27个国家现场销售邮票、钱币、徽章等,使集藏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弘扬。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服务奥博会,挖掘奥博会的潜在商机,把百年奥运历史与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所碰撞出的精彩火花进行完美展现,成为各国邮政部门、国际知名企业、部分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及赞助商投身奥博会的巨大动力,更成为彰显“奥运文化”、“集藏文化”的重要理念。 奥博会期间,组织者还专门设立“集邮日”。集邮日活动中,广大集邮爱好者和各地观众饶有兴致地参加集邮知识有奖竞赛、灯谜和作品交流活动,极大地调动了集邮收藏和参与集邮文化的积极性。奥运主题邮品的文化内涵让参与者开阔了视野,加强了交流,通过邮票这一载体,更全面地了解到百年奥运的发展过程,领略到奥运文化的精彩内容,体会到奥林匹克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组织者通过这样的活动,吸引广大集邮爱好者参与奥博会,也使集邮与奥运文化宣传得到完美结合,推动了集邮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体现了“全民互动,人人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文化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次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作支撑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国际性盛会,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它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让人们认识到:经济利益绝不是集邮活动的唯一“答案”。 应邀为文,想起了杭州灵隐寺飞来峰下冷泉亭上的一副名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任何美景若想给人留下深长的体味,就必须上升到“意境”,并从“意境”中让人感受到情和趣,如描写灵隐寺飞来峰的诗句“鹫岭郁岩晓,龙宫锁寂寥”(作者:宋之问)即是。而好的述景文字,其魅力又绝不仅止于对景致的描摹,其中蕴涵的哲思和拓展后经久不衰的利用价值才是其创造出的最大财富。如果将上联用于当前集邮的场景,怎不令人浮想联翩?无庸讳言,近20年来,“经济”成为集邮的第一属性,即使发展至今,仍是人们认识的主流,“泉自几时冷起”?有人认真考究的时候可能已经进入另一个季节。而“文化”被漠视多年,甚至被排挤到集邮属性的边缘地带,今借奥运重拾,“峰从何处飞来”?未来发展的势头也许会从此备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