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集邮报:制定发行“计划”要有计划

[日期:2008-09-03]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李士谦 [字体: ]

    近两年来,新邮发行计划过多地出现大变化,包括增减、提前或延后等。这种发行计划的多变,给集邮者一种出乎意料、忙闲不均的不适感。也削弱了发行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集邮者希望改变这种计划多变的状况,尽可能像前些年那样,让广大集邮者基本上按计划等票、取票,以便及时作整理欣赏、研究探索。   

 

据笔者留意,近两年来发行计划多变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调时过频。什么时间发行什么邮票,发行前早应有数的,如果多变乱改,集邮者自然会产生疑虑。在2007年全年31套邮票的发行中,提前了5套,推后了4套,在全年31套中竟占了29%2008年也提前了3套,推后了2套。邮票的提前、推后发行,有些有道理,有些则是因过分迁就地方而出现突然性、随意性的变动。   

 

二、增减过多。2007年增发4套,而2008年竟然新增加发行8套之多,创了历史之最。再加上下半年取消3套,增减达11套,占全年发行30套的36.7%。虽然所增加发行的邮票有些有一定道理,一年中有这么多的闯“计划”者,说明当初“计划”的制定就有较多的疏漏。过多的增减让人大惑不解。此外,有史以来短时间内取消3套很有特色的邮票,又让人感到遗憾。   

 

三、疏密不均。制定一年的发行计划,应该考虑到其均衡性、周密性、科学性,尽量不要“旱涝不均”。比方说每月一般会发行23套,没有条件限制的增发,可以放到套数少的月份中,例如每年的11月份往往较少。20084月份原定发行2套,待定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最后也放进了4月,另新增加的2套(《海南博鳌》、《北京奥林匹克博览会》)又挤进了4月,形成4月份发行5套,幸亏临时将原定4月份发行的《白马寺与大菩提寺》推到6月。9月原定发行3套已经够多了。又新增发行2套,也成了5套,且其中后9天连发:3套,够密集的。而如果待定的新增《电网建设》不放在11月,那么可怜巴巴的11月就一无所获,集邮者则会闲得于瞪眼。多的应接不暇,少的冷冷清清。集邮者可不喜欢这种疏密不均的发行现象。   

 

四、题材面窄,单一品种集中。今年下半年调整并无不可,但新增4套后基本上形成了清一色的“纪票”,4套奥运题材票之外,“五十周年”纪念类的加上原计划的达到4套,“建设”题材的2套。‘纪票”已达11套了,且都集中在3个品种里,这就太单调了。下半年较有特色的令集邮者所期盼的3套特种邮票(“外国音乐家”、“龙虎山”、“三江源”)又全部取消。而“奥博会”4月已发行过1,8月再发行“奥博会开幕纪念”,实在不知增发的理由是什么?这种发行计划的变化让集邮者感到既遗憾又无奈。应该说下半年新邮计划的变更有缺憾。   

 

五、总面值增高,增加集邮者的负担。由于新增发行邮票较多,售价自然涨高。今年原计划2565枚加2枚小型张,总售价为147.90元;计划改变后为发行3077枚加3枚小型张,总售价为168.30元,净增20.40元。对集邮者来说,无疑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况且下半年变动后5个月中没有多少吸引集邮者眼球的题材。   

 

不久就要预订明年的新邮了,2009年新邮发行“计划”也将出台,于此笔者对制定“计划”的发行部门提几点建议:一是所确定公布的新邮“计划”由专业的专家们多方权衡,全面斟酌,多一些科学论证;二是广走群众路线,多一点集思广益,兼听不同意见,以求全面合理;三是设计计划力求周密,类型、题材、版式、枚数、售价等多角度思考,并求尽量体现品种、规格、风格上形成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年画类的可在农历小年发行等;四是有些题材涉及地方的,尽早地多与其沟通,定在比较合适的时间发行,避免“计划”发布了再去变更;五是发布的“计划”虽然难免有变化,但可尽量减少,或采取其它弥补措施,比如推后或拖至下年。   

 

总之,对今后新邮发行“计划”的制定,要尽量考虑其周密性、全面性、科学性,要真正做到制定“计划”要有计划。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谢元宏:部分品种小幅反弹
下一篇:纪念币市场不乐观 奥运收藏明日黄花难再艳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